提质增效精细管理全面提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水平
2018年以来,在民政厅的指导下,制定出台了《农村牧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工程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提出了“计划投资2.12亿元,通过撤销、整合、新建等三种方式,将全市62所敬老院整合为2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床位总数达到4500张”,居住环境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战略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16所,还有8所正在有序推进。下面,以点带面,将开鲁县中心敬老院在整合、建设、管理中的一些探索实践,做一简要汇报。坚持高起点布局。开鲁县在敬老院整合推进工作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努力做到三个一步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一步到位。开鲁县将敬老院提质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民生工程来推进,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对选址设计、土地划拨、水电政策减免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目前,年均减免各类费用20余万元。2019年,设置扶贫敬老床位30张,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目前,已入住老人14人。二是整合撤并一步到位。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一步到位,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策资金倾斜一点、老旧敬老院资源变现筹集一点、土地划拨节约一点、财政投入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6200万元,全部打捆使用,将12所老旧敬老院整合为1所区域型中心敬老院,289名集中供养人员实现统一管理。三是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在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目前,开鲁县东风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有床位5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85张,工作人员55人。餐厅、食堂、医疗室、康复室、健身房、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种养殖基地年产各类水果蔬菜10万斤,生猪100多头,禽类800多只,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坚持精细化管理。开鲁县始终将敬老院的科学高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用力,始终绷紧精细化管理的这根弦。在运营管理方面,由院党支部牵头,联合工会,由25名住养人员和20名工作人员共同组建院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听取院民在居住环境、膳食结构、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了食堂分区管理制度、重大问题责任倒查制度、夜间护理人员巡察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抓管理、抓规范。在安全管理方面,对餐饮、卫生、安全等20多项工作,明确操作规范和流程。设立安全管理专员,在消防控制室和电梯间配备专职人员,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消防演练,增强院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人员管理方面,依托内设社工服务站,链接社会资源,邀请医护专家和讲师,针对失能人员护理、老年人心理调适等难点问题,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护理技巧和服务水平。目前,平均每年开展培训3次,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坚持人性化服务。开鲁县始终将提高院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一方面,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开鲁县中心敬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124名,占院民总数的43%。针对这一实际,在敬老院设立了东风镇卫生院分院,选派8名医护人员,建立了失能人员特护专区,设置10间理疗室,保障院民就医需求。目前,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全部由敬老院统一缴纳,住院费用做到即时结算。另一方面,丰富院民精神需求。目前,开鲁县东风中心敬老院建立了微型广播站,院办刊物、楼层板报等媒介平台,积极引导有活动意愿、有动手能力的老年人参与到敬老院建设中来,增强获得感和价值感。在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乌兰牧骑或社会团体为院民演出,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趣味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