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彦淖尔市 >  新闻报道

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1-06-08 00:00:00 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2019年底,全市5861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个自治区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98%降到全面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3011元提高到2020年的15502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谱写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创新举措,凝聚脱贫“最强合力”。持续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实行市委常委承包旗县区脱贫攻坚工作制度,组建7个工作组,常驻旗县区督查指导,在一线发现、解决问题。创新推出联合作战办公室开展驻站式指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开展7轮全覆盖驻站式指导,点对点压责任、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讲政策。全市431支驻村工作队、1421名驻嘎查村帮扶干部始终坚守脱贫攻坚一线,12000多名帮扶责任人持续开展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了四级书记“带头抓”、党委常委“包联抓”、驻村工作队“驻村抓”、帮扶责任人“结对抓”,行业部门“专项抓”、社会各界“合力抓”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依托优势,发挥产业“造血功能”。全市依托“黄金农业种植带”资源优势,确立了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为最大的扶贫基地,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产业为最大的扶贫产业,“天赋河套”区域公共品牌为最亮的扶贫产品品牌,全力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加速器”,引领着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和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累计打造各类扶贫产业基地、园区170多个,覆盖了100%的贫困嘎查村和80%以上贫困人口。聚焦目标,精准达标“全面提升”。聚焦贫困识别精准度,建立常态化动态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数据核查核准等工作,先后12次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实现动态管理常态化,扣紧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确保了“应纳尽纳、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十三五”以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71亿元。全市2012年以来共形成并完成登记确权的扶贫资产26.3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9.3亿元、经营类资产6.6亿元、到户类资产10.4亿元。全面推动贫困嘎查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和村容村貌改造提升,4964户9870人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换穷业”,全市162个脱贫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网,全部配齐卫生室、村医、文化室、文化广场和超市,嘎查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消除,脱贫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内生动力明显提升,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巴彦淖尔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参谋部、作战部、指挥部”作用,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赢得了老百姓的衷心称赞,为巩固脱贫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1470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