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关于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的通知
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
关于2007年扶贫基金会运行情况的通报
扶贫基金会运行情况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020年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从全国角度来看,内蒙古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站在“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新起点上,谋划内蒙古未来发展,需 要对区情进行再认识,需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我国新发展阶段 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主动适应和更好融入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奋力谱写“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扎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020年7月23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 简称《条例》),自 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全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迈入了法治化轨道。巴彦淖尔市社科联、旗县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机构,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契机,主动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协作,争取各方支持,共同开展活动,推动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开创新局面。
南水北调西线主要方案比选研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需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优化水源配置。
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构建的思考
草原的生态效能巨大,对于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干旱化等的影响,使得草原生态系统衰退,其生态效用下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政策措施、启动了诸多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治理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出现了一定的好转。但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还没有根本扭转,与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草原质量明显提升、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修复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培育新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间载体。按照新发展理念和国家新型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得到双提升,东西部城镇化差距不断缩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力提升,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绿色人文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高质量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民心相通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2020 年我市甘其毛都口岸年过货量已突破 2000万吨,贸易额200
多亿元,海关税收35亿元,成为全国对蒙最大的公路口岸。 下一步,应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培育巴彦淖尔新的经济增长极。
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动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新路子等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从全局、区域、城市、县域四个维度,提出要把空间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大势,找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该文对巴彦淖尔市融入沿黄经济带、融入呼包鄂城市群、培育中心城市、县域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均有一些针对性阐述,启发性、指导性、实践性很强。经与作者沟通,现编发,供参阅。
历史·市情·成果 ——《巴彦淖尔市志(1986-2010)》概述
《巴彦淖尔市志(1986-2010)》是《巴彦淖尔盟 志》的续志。经自治区、市直两级评审,于 2020 年7月定稿。该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精 心谋篇,广征博采,引经据典、去粗取精,系统记述了巴彦淖尔 的自然、人文历史和社会变迁。
努力实现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 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全区社会科学普及事业进入法治时代的重要标志。《条例》的贯彻实施,必将开创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新局面,促进社科普及事 业的繁荣发展。
关于恢复部分黄河故道引水功能利用总排干沟向乌梁素海输水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通过不断治理,乌梁素海湖区环境有了一定改善,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达到四类标准,
但影响湖区生态的关键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生态隐患仍然存在。彻底解决乌梁素海问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按照市委提出的乌梁素海流域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从点源、面源、内源等方面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加快乌梁素海水体置
换,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调节库、河套灌区排泄区、区域生态系统缓冲区的作用。如何把这一历史性重要决策落地落实,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形成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合力。
“我市生活废弃物分类管理” 地方立法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是创造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则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方式的重要环节。
落实最严格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举措研究
我区是草原大区,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内蒙古草原在边疆安定、生态安全、畜牧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程中,要从进一步完善草原保护制度体系、加快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方面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加强草原生 态修复,合理利用天然草原,落实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推动理论武装持续深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
关于增强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研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 依托,是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保证,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目前,巴彦淖 尔市乌拉特中旗正常脱贫人口已全部纳入产业精准扶贫,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就业扶持全覆盖,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资产收益分红全覆盖,有力提高了贫困户的“造血” 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夯实了脱贫致富达小康的产业基础。
构建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我区既需要履行好守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又需要发挥好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经略周边、保障能源和产业链安全方面的作用。前者以降低经济开发强度为根本,后者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前提,实现二者兼顾和双赢必须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这就需要从国家建立纵向补偿制度、区域和行业建立横向补偿制度、支持多功能生态产业开发、为生态功能区植入工业启动项目及建立异地发展机制、建立生态要素交易市场等方面,探索多层次的生态优势到经济价值的变现机制,创造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两山”理论实践
模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 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需要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践行地。
从高质量发展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对标先进地区提升我区国家政策类平台争取和运营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相继在全国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各类政策性平台,在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试验示范作用。我区在争取国家政策类平台方面存在数量少和发挥作用不足等问题,借鉴广东等省市的先进经验,着眼于解决“少”的问题,加大“争”的力度,做到力争与会争;围绕解决“用”
的问题,加大制度创新和跟进落实,做到想用和会用,通过积极争取设立国家政策类平台、充分发挥政策类平台作用,推进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