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锡林郭勒盟 >  新闻报道

阳光产业“照亮”脱贫路

2019-12-06 00:00:00 锡林郭勒日报
阳光产业“照亮”脱贫路采集金色阳光,鼓起百姓腰包。锡林郭勒盟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验收审批及收益分配工作,一大批光伏扶贫电站陆续投入使用,项目收益资金用于帮扶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多伦县、镶黄旗、正蓝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8个旗县的5617户无劳动能力贫因户、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发展了绿色清洁的能源产业,还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之路”。近两年,正镶白旗36个嘎查村的一些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朝阳产业”,光伏扶贫是我盟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如今村级光伏电站已在正镶白旗的农牧区拔地而起,收益资金带动农牧户可持续受益20年,还可用于壮大各嘎查村集体经济。靠着异地搬迁政策,如今脱贫户石争荣从明安图镇北山村搬到了旗所在地居住。初冬一大早,他和另外三位工友又来到了阔别数月的光伏电站。给光伏板调试光照角度,这项工作石争荣每年都要进行三次,村级光伏电站维护工成了他的新兼职,除此之外,他还享受着光伏带贫项目收益,光伏带贫“双保险”使他每年多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距离石争荣所维护的光伏电站不远处,是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宝力根陶海嘎查,光伏带贫项目同样惠及此处。曾经的贫困户苏德毕力格,现在已在嘎查兼职公益岗位,专门负责嘎查净水、供水设施维护,成了嘎查里的“水倌”,每年获得公益岗补贴4000元。公益性岗位的资金,就源于光伏项目收益,宝力根陶海嘎查现有20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包括保洁员、矛盾调解员等。正镶白旗扶贫办副主任辛晓晴告诉记者:“村级光伏电站设备寿命为25年,只要光伏电站在,就能源源不断为当地群众带来效益,这也诠释了‘脱贫不脱政策’。”大力发展环保清洁、收益稳定的光伏产业,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贫困户建立了一座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2019年,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来的收益也“照耀”到了太仆寺旗宝昌镇向阳村。收益资金共计6.8万元,向阳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光伏资金使用方案,80%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10%用于奖励先进,剩余10%则用于小型公益事业。向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郜建军表示:“今年夏秋之际,我们对获得干净人家、孝老敬亲、勤劳脱贫称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表彰。同时,设置的9个公益岗位全部为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月发放的工资充实了大伙儿的钱袋子。”向阳村村民宋德江和全有福今年就分别获得了“勤劳脱贫”和“干净人家”的奖励,宋德江还兼职了村里的公益岗,负责村容村貌保洁工作,每月领取公益岗位补贴,“扶贫先扶志”印证在了他的身上。据了解,光伏资金带来的效益将在向阳村连续发挥作用20年,以每户3000元的标准用于公益性岗位、奖励先进等方面。目前,全盟各地已安排专人负责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经营管理、发电监测、电费结算等工作,确保光伏收益资金的每分每厘都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同时,各地陆续明确了光伏扶贫收益主要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4914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