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泉村,有这样一个老太太
在德泉村,有这样一个老太太不知道从哪年开始,穿过水泉镇德泉村的突洮公路边上多了个摊位。说是摊位,其实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路边摊了。一个自制的半尺高的小凳,一筐自产的水果,或几片破麻袋片上放点自产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加上一杆老秤就是全部道具了。头顶小树系着一块两平不到的破布,算是遮阳避雨。一个农村老太在这坚守了若干年,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都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大家熟视无睹了。我接近她,却被感染着、震撼着……“大娘,您今年多大年纪啦?”“69了。”“这么大的年纪,在这摆摊,太辛苦了。”“辛苦啥,我身体好,呆不住。这都是自己家园子产的,我们家园子啥都有,各种水果、蔬菜,吃不了啊,就拿出来卖点,都是纯绿色的……”老人居然也说起了时髦词,言语间,流露出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溢于言表。“大娘,现在大家都争贫困户,你咋想的?”“现在政策多好啊,谁家真要有个危难招灾儿的,政府给帮助、扶持,多好啊,那些懒人坐吃山空,那些心眼儿多的人想不劳而获,不嫌磕碜。现在政府好,我们要知道感恩,是共产党让我们衣食无忧,是共产党给我们的太平盛世,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想起我一年多的扶贫生活,真是感慨良多:有不少乡亲不愿理我,仅仅是因为没有申请到贫困户,很多人不知道拼搏进取,只知道抱怨,又有多少村民把评上贫困户当做荣耀。他们,却从来没想过如何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生活。那么,是我们的百姓的认知出问题了吗?不,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大娘,您的买卖还不错。”“啥买卖啊,我卖的都是自家产的,乡亲们来买,秤都是高高的。如果靠进货,我还不赔死啊,哈哈…”老人质朴的笑,让我感受到带着乡土气息的纯真。“这两年有点老了,干不动了,翻地打池子让小儿子给我弄,剩下浇水、除草、架架之类的活还行……”有一份力发一份光,这句话说得轻松,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德泉村这样一个老太,按自己的规则周而复始的生活,从来没有总结过太多道理,有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勤劳朴实。就是这么一个老太,却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反差,与那些不劳而获伸手等、靠、要的人形成反差,与那些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的人形成反差。不知道老人的地摊能摆到什么时候,可我们确实应以老人的精神为标杆,学习她吃苦耐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好自己,不给社会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