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 >  新闻报道

脱贫攻坚深驻基层 挥洒真情服务群众 ——记德泉村扶贫第一书记初振波

2021-06-30 00:00:00 突泉县水泉镇
脱贫攻坚深驻基层挥洒真情服务群众——记德泉村扶贫第一书记初振波今年的德泉村,春天比往年来得早了一点。春的气息开始活跃,花草的芳香似乎已在泥土里随着温暖的阳光释放,清晨几声鸡啼敲开了小村一夜的寂静,远处传来豆倌儿的吆喝“豆腐……”’,伴随着清脆纯朴的叫卖声,炊烟渐起,袅袅绕村,悠然地拂动着农庄里外的逸景祥和。不记得何时起,村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每天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家家串门、户户走访、写写记记、嘘寒问暖,也正是他默默的专注和执着的工作精神,后来大家都熟悉了他,并亲切地称呼他为“初书记”,他就是德泉村扶贫第一书记初振波。今年49岁的老初,是一名税务局的干部,中等身材,憨实中透着可掬的笑容。按理说人家老初是吃皇粮的,在单位每天工作也很充实稳妥,但自从精准扶贫开展后,他毅然决然地向局领导立状请缨,带着扶贫工作队一心扎在村屯里,与原本工作脱钩,与扶贫工作接轨,整日忙乎于乡村田野之间。有时周末、节假日他都不能回家和妻子相聚,白天走访贫困户进行情况勘察,夜晚伏案埋头整理资料精化档案。他利用节假日村里村外来回转,找资源、想办法,探索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他说:“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扶贫工作中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也是我们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支点,我们必须要把它搞起来”。在镇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德泉村扶贫制衣车间建成并投入运营,安置了很多普通户和贫困户就业,目前村里的苗木栽育项目也正在酝酿研究中,将拉动并壮大集体经济。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村里贫困户王树贵,由于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妻子又有智力障碍,俩人生活只有靠政府和街邻救济才能勉强度日。有一天,王树贵面容愁苦地来到村部,蹲在角落里唉声叹气,肯定是又揭不开锅了。初书记在楼角处发现了他,上前问其为何事如此窘态,王树贵支支吾吾说出了原因,家中无米了。老初没有任何思索,当即掏出500元钱递给了贫困户王树贵,递出了党的关爱。这一刹那间,紧紧相握的两双手是党心与民心的对接,是扶贫路上的真诚与感动的碰撞。因人施策,大事相宜,小事具细。他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刘志一人在家,生病无钱去医院救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二话没说便把自己的1000元生活费给了刘志,让他快点治病。针对刘志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扶贫计划,为他争取了产业扶贫贷款,发展毛驴养殖业。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刘志康复出院,满怀热情来到扶贫工作队宿舍向初书记道谢。他激动地说“初书记这样这样真心真诚的为老百姓办事,我们百姓个个都满意,我一定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早日实现彻底脱贫”。初书记持之以恒、攻难克艰的工作精神让我们每一位村干部心服口服。谁家房子有没有安全隐患了,哪个贫困户过冬温饱可有保障啦,谁家孩子上大学有困难啦,异地搬迁户多久走访一次啦,这些他都有详细的备注笔记,一丝不苟。由于工作超负荷,思想压力大,在一天回县里开会的傍晚,他突发心梗住进了医院。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他慢然睁开了双眼,妻子含泪握着他的手说:“本来在单位好好的,现在累的差点儿命都没了,老初,咱别干了。”可他却笑着说:“没事,我还活着,我就不放弃德泉的老百姓。”后来因为心梗位置特殊,他被转到了北京进行心脏支架手术。临行前他给村上打电话嘱托我们说:“我不在时,你们要搞好团结,把家看好、把事做好,等我回来。”后来我们都记得他重返岗位那天,就是他出院的第二天,我永远都记得他在村党支部红旗下凛然伫立的背影,双目许久地注视着那几个大字“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脱贫见成效,战绩惠乡民。三年来,初书记以村为家,与民同宿,为提振德泉村扶贫工作起到了引领、助推作用,被传为美谈。在他的带领下,德泉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187人。截止目前,产业施策率100%,其中大牲畜养殖41户、86人,养殖驴57头,牛14头,马1匹,羊65只。资产受益54户、97人,其中盈利生猪入股37户、63人,三阳牧业入股17户、34人。生态护林员4人。异地搬迁扶贫中,异地搬迁移民楼18户、37人,入住幸福院2户、2人。教育扶贫享受教育扶贫政策10户、11人。目前已经施策到位。社会救助扶贫享受社会救助41人,施策到位。健康扶贫施策率100%,187人全部免费体检,免交合作医疗,住院享受90%以上的报销比例。2018年二挂车三张网扶贫政策在德泉村已经全部贯彻落实,施策率均达100%,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以来,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累计脱贫67户、122人,其余30户、67人计划在2019年末全部脱贫,达到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就这样一位普通干部,在村民心里,他是“贵人”,和大家相处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村干部心中,他善于发现群众困难,会干事;在镇领导的眼中,他是从城里来的农村人,低调务实。他有激情、有情怀、有思路、有办法,甘心扎根基层为脱贫攻坚事业尽心尽力。他一直这样说“我在这里能干几年我不知道,我不求别人夸我,但是在我走的时候我只需要没人会骂我,我就知足了。”窗外的国旗刚骨凛立迎风招展,脱贫攻坚正在路上,又想起习总书记那些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221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