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全面小康幸福曲 ——五原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6年12月所有贫困村退出,2018年7月区贫县“摘帽”,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822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500元,率先实现“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原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长短结合”的原则,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资源投入、帮扶力量和工作力度,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由减贫阶段跨入巩固提升阶段。将“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五原县把精准要义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明确靶向、明确核心、明确措施,一人一策、一户一策、一村一策,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逐村逐户排查过筛子,逐个环节落实,通过“看房子、端杯子、问身子”摸清底数,全力解决存在的问题。饮水安全方面,在91个村组实施自来水提标和管网改造工程,全县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群众安全饮水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49户2054人,所有群众住上了安全房。义务教育方面,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为突破口,全面完成寄宿制学校改造,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全县贫困学生没有一个因贫辍学失学,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基本医疗方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协同保障,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就医难。产业扶贫推动稳定增收五原县坚持把培育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现代农业“一条主线”贯穿产业扶贫全过程,做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两个衔接”,构建“5个1”产业体系,形成了“户有增收项目、村有主导产业、镇有特色园区”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制定一个产业体系。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做优葵花、肉羊、果蔬三大主导产业,做强肉牛、肉鸡、奶羊等十大特色产业,做亮蜜瓜、南瓜、肉驴等产业村100个,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长短结合、多样特色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依托11个田园综合体,建成金草原、润海源、联丰、永联等扶贫产业园区27个,带动贫困户2468户4503人,户均增收3500元。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改水改厕改园子,建成美丽庭院1696户,构建“十体、百园、千户”发展格局。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坚持田园综合体、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三体”共育,组建葵花、肉羊、果蔬、蜜瓜、林果5大特色产业联合体,辐射带动143家合作社、33个家庭农牧场参与产业链经营,形成订单收购、务工合作、土地托管、放母收羔等多种联结方式,与2500余户贫困户结成各种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牧户3.8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完善一套服务体系。“大破大立”完成全县230万亩耕地一轮配套,推进改盐增草兴牧,土地产出明显提高。大力开展“四控”行动,从源头上保证产出高质量农畜产品。强化“天赋河套”品牌宣传,规范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管理,基本覆盖辐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依据贫困户的土地、人力等状况,按照“能干啥、扶持啥”的原则,精准发展小手工、小作坊、小庭院等“家庭微产业”50多类,户均增收4000元,产业扶贫带动力达90%以上。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五原县深入分析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源,从思想引导、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等方面入手,探索形成志智双扶新路子。创新思想帮扶机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群众自身能力、技能和意愿,一对一解心扉、手把手教方法,因地制宜定举措、润物无声做工作,发挥文化助贫动力,编排脱贫攻坚艺术作品9个,举办扶贫政策宣讲186场次、各类文艺汇演300余场。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依托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九大服务体系”、农创客园区和7个科技小院,积极开展科技下乡、信息共享、“手把手”培训等科技服务,培养科技服务“土专家”46名、产业发展指导员124名,覆盖3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30场,做到有需求的贫困劳动力“一人一技全培训”,补齐技术短板。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全覆盖推进村民小组“微自治”,建立诚信村民“红黑榜”,对列入“黑榜”的贫困群众,进行思想再教育。加大脱贫明星、敬老孝心、干净人家等评选力度,选树典型110多个,使勤劳光荣、脱贫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五个一”压实责任五原县创新“五个一”工作法,真正把扶贫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抓好“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18个专项推进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实行“四联四包”制度,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联最偏远的村组,帮扶最困难贫困户,对所有贫困村实现遍访,带动形成“县委政府总揽全局、部门专项推动、乡镇直接落实、考核督查贯穿全程、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强大合力。抓好“一户一位帮扶责任人”。1260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无缝对接,所有贫困户档案实现“十个全”,包括基本情况、扶贫政策、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精准识别和退出、二维码、明白卡、扶贫日志、签字手续、帮扶职责和入户规定。抓好“一村一支驻村工作队”。县委成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选派382名干部组成117支驻村工作队,所有驻村干部全年脱岗驻村不少于200天,实行工作行事全程纪实,确保人到心到责任到。抓好一支县级扶贫办队伍。将扶贫办列入政府职能科局,“一正三副”全部配齐,实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标准化、规范化、全程化流程“三遵循”。抓好一套考评机制。把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相结合,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162名干部提拔重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46个配套文件和政策,打出了政策组合拳,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奏响全面小康幸福曲——五原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