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彦淖尔市 >  新闻报道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 老人舒心 子女放心》

2021-02-20 00:00:00 巴彦淖尔晚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回顾这一年,各级民政部门着力推进养老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有了这些新变化。报告:部门: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据统计,全市现有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38所,总床位6623张、护理型床位2645张,占比达40%。2020年,市民政局做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指导全市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养老服务工作,多次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养老机构安全运行。二是在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引进消防安全一站式托管(高级)服务,目前,已接入消防托管的养老服务机构20家,占比达到60%。三是组织全市养老领域的专家开展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现场交流学习暨安全大检查,推动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四是委托市养老事业促进会开展标准化建设培训班3期、实训3期。五是做好护理型养老床位发展评估与监测。此外,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模式。目前,全市已建设30个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示范性服务中心,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市民: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足不出户,只需拨打电话或者扫描微信小程序,就能一键享受到助餐、助医、助洁、助行、互聊、探望等16大项50多小项服务……近日,记者从临河车站街道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2020年有3000多人次就近享受到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这里成了老人的另一个“家”。车站街道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市区两级民政部门重点打造的全市示范性集嵌入式养老公寓、日渐照料中心、居家照护中心、社区中医院和老年人助餐中心“五位一体”,智慧化信息系统及智能终端的医养结合小微型社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社区居家养老“一刻钟服务圈”,实现老年人就近养老和原址养老。该中心的养老公寓共有14个房间,每个房间配置了护理床、衣柜、休闲桌椅、床头柜等。中心还设置了休息室、配(就)餐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医疗保健康复室、心理咨询室、老年大学课堂等。现年85岁的吴效智老人在该中心的养老公寓已居住两年多,“住过好几家养老院,这里的饭菜最可口,你看我现在红光满面,身体倍儿棒。”吴效智老人说,入住时他因脑梗行动不便,在护理员的贴心照护下,现在他能推上助步器轻松慢行。在这里生活,吴效智老人非常满意。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徐荣介绍,他们积极探索“18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一个智慧养老平台,包括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和智能终端;八个专业团队,包括家庭照护师、社工、医生、康复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第三方服务商;三大刚需服务,包括健康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中心提供家庭照护、助养、助餐等在内的“十六助”服务,通过服务记录仪实时记录上门服务过程,确保服务的标准化及安全性。“今年,我们计划将服务延伸到临河东环街道、新华街道,满足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求。”徐荣说。
  • 2月20日2版1.jpg
  • 2月20日2版2.jpg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3245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