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锡林郭勒盟 >  新闻报道

锡林郭勒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10-17 00:00:00 锡林郭勒日报
自2014年以来,锡林郭勒盟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性扶贫资金49亿余元,累计减少5.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7.12%下降到2019年底的0.03%,全盟228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个国贫旗、5个区贫旗县全部退出摘帽。目前,剩余的72户未脱贫户已全部具备脱贫条件,近期正在按程序退出,全盟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锡林郭勒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织牢群众“幸福网”。教育保障方面,建立健全贫困户子女就学信息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档案,实现全盟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助学政策全覆盖和贫困学生零辍学,贫困地区49所义务教育学校、14所乡村学校、2个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医疗保障方面,在深入落实“三个一批”、大病专项救治等政策基础上,深入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控、妇幼健康和健康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等攻坚行动,累计健康扶贫1.3万余人,大病、重病100%得到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应签尽签。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方面,深入实施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35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实现全盟四类重点贫困人员危房存量全部清零,累计解决4000余户1.2万余名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锡林郭勒盟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重点在现代农牧业、电商、文化旅游、光伏等产业上下功夫,把贫困农牧民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产业扶贫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覆盖,80%以上贫困人口从产业链中获得稳定收益。结合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以及马铃薯、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建立完善带贫减贫机制和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牧户”“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等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增收。旅游扶贫方面,通过规范发展“农家乐”“牧人之家”等模式,仅2019年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0余户600余人增收,人均年增收7500余元。电商扶贫方面,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示范工作,助推品牌打造,拓宽贫困地区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光伏扶贫方面,全盟建立光伏扶贫电站10座,有效帮扶全盟8个贫困旗县7000余户贫困户。生态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8个贫困旗县累计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1300余万亩、补偿资金7亿多元,落实自治区级公益林补偿面积25万余亩、补偿资金300余万元,生态管护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业4400余人。发挥社会组合力,多措并举助脱贫。截至目前,盟旗两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亿多元。2018年起,北京市大兴区对口帮扶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昌平区帮扶太仆寺旗,京蒙扶贫协作投入资金近3亿元,实施项目243项,引进北京企业20余家,惠及贫困人口5.5万人次。全国人大办公厅、国家统计局分别帮助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发展精准扶贫电商平台,开辟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子。中国航空集团帮扶苏尼特右旗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形成“8+2”定点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全盟已有147家企业录入帮扶系统,实施帮扶项目278个,投入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帮扶嘎查村277个,带动贫困人口2万余人。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3299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