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河湖管护“春季”行动取得阶段性战果
为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和河道采砂管理,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积极落实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相关部署,我市于4月1日全面打响2022年度河湖管护“春季”行动攻坚战,制定印发了2022年度河湖管理保护“春季”行动方案,市本级、各旗县区对境内“四乱”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强化“乱占、乱建、乱采、乱堆”行为防控和整治力度,春季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市级层面(一)全面完成大黑河清淤工程,彻底解决河道底泥污染问题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警示片反映“呼和浩特市大黑河下游污染严重,河水中还存在大量厌氧泥,已使水体呈黑色粘稠状”问题,呼和浩特市水务局牵头,土左旗、玉泉区两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大黑河玉泉区班定营污水处理厂排口至本滩大桥段、大黑河土左旗103省道桥至台阁牧小浑津段河道清淤工程,当地水务部门紧盯问题、埋头整改,市水务局成立工作专班、委派专人每日与两地水务局工作专班在施工现场盯办,每三天航拍施工现场,督促整改进度。经过夏、冬两季加班加点、春节无休、克服疫情影响、紧张施工,特别是冬季24小时连续施工,于2022年3月15日全面完成大黑河8.62公里河道底泥清理工作,累计清理底泥253992.41吨(约合184738立方米),其中土左旗清理河道约7.82公里,清理并运送固废填埋场230611.49吨(约合164722立方米),玉泉区清理河道约0.8公里,清理并运送固废填埋场23380.92吨(约合20016立方米)。河道清淤完成后,土地平整、河道顺直,全面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周边环境质量。为长效发挥作用,市水务局一方面成立督导检查组,每日对大黑河土左旗、玉泉区段涉水环境问题、河湖“四乱”等相关工作进行实地督导检查,通过深度巡查,以问题导向,抓薄弱点位,确保大黑河河道水清河畅。另一方面,要求属地加强对大黑河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严防“四乱”问题反复,加强源头控污和日常淤积监测,对淤积严重的河段及时安排清淤,确保实现“有淤常疏、清水常流”,切实巩固好清淤工程成果。(二)开展第三方暗访巡河,不留死角排查河湖“四乱”问题为有效防控河湖“四乱”问题,实现河湖“四乱”动态清零,市水务局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黄河呼和浩特市段、浑河、大黑河、什拉乌素河、环城水系、美岱沟6条市级河流和哈素海开展常态化暗访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全河段现场踏查、采用无人机航拍,力争巡河无空白、无死角。针对发现问题、现场图片、经纬度、问题类型、编制清单,及时分办、限时整改。要求属地按时上报整改结果,重点复核,及时销号。河湖“清四乱”工作实现清单化、常态化、规范化,形成闭环。今年以来,通过暗访巡河检查,已累计发现河湖“四乱”问题221处,市河长办以“一河一县一单”的形式分办督办32次,目前已完成整改209处,持续推动市管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另外,6条市级河流的河长巡河责任单位每月巡河1次,对暗访发现的“四乱”问题实地核查整改情况,有效促进河湖“四乱”问题的防控、整治工作。(三)推动设立巡河保洁员,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各级河湖长、河道管理部门常态化、规范化日常巡查河湖的基础上,2021年,市河长办在全市重要河段推动设立了460名巡河保洁员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给予工资补助,进一步激发了巡河员管河、护河热情,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遏增量、清存量。各旗县区对巡河保洁员开展了培训,明确日常巡查管护范围,对小范围垃圾能在巡查时随时清理,对个人无法解决的“四乱”问题,及时准确向上级河道管理部门报告。巡查的同时,部分巡河保洁员积极向河道沿线村民开展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增强对河道的管理保护意识。(四)加强监管力度,严防春耕期间河道内种植高秆农作物按照自治区要求,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黄河滩区种植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进行了再部署。组织托县、清水河县在黄河滩区沿线设立高秆作物禁种范围的标志桩。属地水务部门开展了滩区分区管控工作人员以及中心、村干部的现场培训,指导安装奥维互动地图等卫星地图软件,加载矢量边界线,实地做到管控界限明、管控要求清。实施无人机航拍,对已设立的标志桩进行位置留证,防止村民在种植过程中擅自移动或损毁标志桩。制作分区管控边界线图,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发布了禁种通告,对管控分区的划分原则和依据进行明确。另外,要求各旗县区、各级河湖长在日常河道巡查中,重点盯防境内河道管理范围内高秆农作物种植等问题,联合农牧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有效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洪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号召,自觉接受、主动落实高秆农作物管控政策。在春耕备耕期间全面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内高秆农作物种植排查,及时纠治违规种植高秆农作物的行为。(五)充分发挥“河湖长+检察长”机制优势,协同共治解决河湖治理问题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深度参与“山川河海”行动,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黑河、小黑河等黄河干支流水环境污染进行监管,以实际行动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及时动员部署两级院同步开展监督行动,强化法律监督,促进依法治河。河长办与检察机关主动畅通交流、积极协作,充分发挥河湖管护检察职能。清水河县检察院与清水河县水务局联合执法组,对清水河(黄河支流)沿途进行巡查,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托县检察院与托县水务局联合沿大黑河河段进行实地走访,实行线索共建、联合督查、协同保护。作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美好生活的守护者,检察机关将不断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履职尽责,以完善“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为抓手,强化信息共享,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水更青、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的绿色青城不断贡献检察力量。(六)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群众信访举报涉河案件办理今年3月2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自治区以来,我市累计接办涉河相关案件25件,经查与河道无关的案件7件,涉及市级河流案件0件,其余18件均为涉及乡镇级河流案件,其中发生在2018年以前的15件,2018年之后的案件3件。18件案件中只有1件在河道管理范围线以内。案件受理中,旗县区各级河长办积极开展调查核实,市河长办积极协办,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和第三方到实地核查参与案件研判,与自治区水利厅对接沟通,确保了案件的办理实效和质量。二、旗县区层面(一)和林县检察院对河湖案件召开公益诉讼听证会4月1日,和林县检察院对此前县河长办、县人民检察院联合督导检查发现的河湖案件(宝贝河后窑子沟石咀子村段,农民在河道内开垦翻地,面积约12.1392亩)召开公益诉讼听证会,本次会议彰显了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切实做到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涉河违法违规的行为。“河湖长+检察长”联合巡查模式,重在进一步压紧压实河湖长责任,着力解决河湖管理突出问题。“春季”行动以来,和林县以此为抓手,多次开展联合巡河检查活动,把法治建设作为根本举措,将涉河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河流管理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线索移送,重大问题及时会商研判,适时开展联合检查和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凝聚治河护河的强大合力。(二)武川县、玉泉区河长开展巡河调研4月2日,武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级河长金少琳对榆树店河进行巡河调研,实地了解河长制落实、沿线生态环境治理、日常河道巡查管护等情况,并对河长制日常工作、“四乱”问题排查、强化群众对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汛期防控管理和防汛宣传,做好各项防汛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4月9日,玉泉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南男带队沿大黑河玉泉区段开展巡河,重点查看了河道治理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土左旗、托县、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积极开展“春季”行动巡河排查土左旗、托县、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等地,联合河长制相关单位、巡河保洁员、志愿者等积极开展了巡河行动,就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宣传。巡河过程中,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发现的“四乱”问题立行立改。通过河长通APP、河长制工作群等手段,动态掌握各乡镇“春季”行动的开展情况。托县等地加大了县、乡、村级河长巡河频次,不断推动“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市、旗县区两级通过河长履职牵头、深入自查自纠、广泛宣传推动、强化督察督办等方式,2022年度河湖保护“春季”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战果。目前,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已投入生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完全满足城市生活需要。全市河湖面貌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