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工信部与兴和县开展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以来,先后多次赴兴和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县、乡镇、村干部座谈,进贫困村入贫困户调研了解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想对策、找出路,有力地推动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及片区规划项目顺利实施。一、片区及“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情况“十三五”以来,兴和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得益于首都”的发展定位,把做大经济总量与提高发展质量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十三五”以来,兴和县紧紧抓住石墨、碳素、膨润土、高岭土等传统优势产业,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攻方向,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年均递增达7.5%以上。石墨、碳素、冶金、电力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瑞盛石墨深加工二期项目有序建设,建成的各向同性石墨生产车间实现了石墨烯量产,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等14个产品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我县。兴晟碳素年产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建设项目,焙烧车间已投产运营;鹰翔碳素年产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1万吨负极材料,龙兴高岭土、膨润土深加工产品项目安装设备已全部完成,进入试生产。宏大热电联产项目两台机组运行稳定。中节能、大唐万源、京浦富丽达3个5万千瓦和国电龙源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及察尔湖海润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年均上网电量达6.5亿千瓦时。中泰风电5万千瓦试验风机和29.5兆瓦光伏扶贫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年产40万吨的兴洁天然气液化储配项目已建设完成。年产1800万吨的博源数字化配煤项目已建成投产;隆盛特钢、山河铁合金、新太铁合金等一批冶金企业稳定运营。香京特色家具产业园在兴旺角工作园正在建设,引进了大马、顺百年等一批家具企业。物流业方面,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经过调整更为科学合理,园区具体规划发展定位为“一港、三区、一中心”,现西煤东运、东矿西进、矿煤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物流园区42家入园企业,现运营30家。为加快发展物流业,我县积极与北方陆港、天津港、易大宗对接联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恒兴达物流与天津港合作投资的2000万吨有色金属物流与2000万吨煤炭双程物流运输智能仓储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现北方陆港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煤炭洗选、集装箱装运项目场平基本完成,庙梁园区服务区建设项目已开始场平,易大宗控股有限公司煤炭仓储物流洗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业方面,苏木山、察尔湖两大国家级4A级景区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约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每年达3700多万元。金融业发展迅速,入驻我县的金融机构达13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二)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以来,兴和县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种植和牛驴养殖,采取“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十三五”以来,全县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6.1万亩,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2万亩、9万亩和15万亩。肉牛、生猪、肉羊规模养殖场达到190家。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察尔湖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种养大棚已投入运营;东亦达优质驴繁殖基地已基本建成,现已购进基础母驴1200头;伊微肉牛养殖和大北农1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开源川顺食品加工、中化集团农业服务站、兴大业普育生猪养殖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全县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到80%以上。累计完成农牧业“三品一标”认证企业5家、产品达18个,产地认证面积达38.5万亩。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及农业公司分别达到786家和27家,有效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1%。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北京绿山谷芽菜种植和大北农生猪养殖等项目落地建设,产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兴和县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国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每年投资约1.37多亿元,实施了一大批道路、供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违建拆除、街巷治理、卫生整治等行动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中水回用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建设中水管网5.5公里、加压泵站一座;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其中园林景观工程已建设完工;文体中心主体和展览馆主体已建成;高投资1800万元的新旧城水源地及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后续配套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紧紧围绕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城区重点区域绿化率达到3.6%,村屯绿化率达到2.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全县对124个存在水量不足问题的村新打或改造了饮水井,102个存在水质问题的村全部安装了净水设备,全县安装分户净水机4060套,安装集中处理净水设备20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有序开展,完成了老旧计量改造工程和2018年第二批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完成了南湾110KV变电站至店子35KV变电站回线路可研评审工作。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省道223线商都至兴和段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G6、G7进城支线道路工程已全部建成。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县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对各村视野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建立了村庄长效保洁制度。(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兴和县坚持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全县每年投入80%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7.6%和9.3%。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15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4.1%以内。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对象、困难残疾人等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4万人,常住人口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和80%。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县9个乡镇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地区已建成互助幸福院35处,可容纳近7000人入住,基本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全县10个社区建有10个日间照料中心,1处中心敬老院,基本满足全县“五保”养老服务需求。县、乡、村三级民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教育“三项改革”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切实提升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所标准化县级公立医院、14所乡镇卫生院、142个村级卫生室构筑起完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17个基层医疗机构与北京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对口协作,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化广播事业快速发展,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完善,“送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乌兰牧骑发展条件持续改善,“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充分发挥。二、工信部援建兴和县项目实施情况2011年,兴和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以来,国家工信部给予我县极大的关怀和帮助。2016年,工信部下拨县财政100万元,我县将100万元项目资金整合到光伏扶贫产业项目,用于石湾村电站建设,规模469KWp,投资272万元,该项目于2019年6月24日并网发电。2019年国家工信部安排我县燕山--太行山片区帮扶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店子镇白家营村人畜饮水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成。可彻底解决了白家营村520户124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8月底,在工信部电子司的大力支持下,戴尔公司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我县东梁小学和新城小学捐赠了两个“戴尔学习中心”,并组织学校师生开展“戴尔--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21世纪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关键性思维能力,合作与表达能力等二十一世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