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林业和草原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上级林业和草原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林草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国家、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和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坚持扶贫开发与产业扶贫相协调、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相促进的原则,继续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按照目标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生态扶贫任务,现将几年来生态扶贫工作总结林草系统扶贫工作与林草生态建设保护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全县林业和草原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2016年以来林草生态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兴和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生态扶贫工作机构。二是通过公益林管护和生态护林得到稳定性收入。2016年开始,我县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生态护林员,费用每人每年10000元,截止2020年底总投资1900万元,全部发放到护林员一卡通。其中2016年选聘100名护林员,投资100万元,惠及100户231人;2017年选聘护林员250名,投资250万元,惠及250户575人;2018年选聘护林员450名,投资450万元,惠及450户1305人;2019年选聘护林员550名,投资550万元,惠及550户1485人;2020年选聘护林员550名,投资550万元,惠及550户1375人。2019年聘用京蒙护林员225名,涉及9个乡镇,每名管护费4000元。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补助发放情况督促检查,加强了贫困护林员的档案管理,完善了贫困护林员的管理机制,建立起管理护林员动态调整机制。三是通过生态建设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全县在安排更突出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倾斜,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四是通过林草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全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建设,提高了特色经济林建设补贴标准,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2019年店子镇万亩特色经济林示范区建设涉及20个村委会,新增造林面积8266亩,嫁接面积4540亩,补植补造面积156亩,发展庭院种植2.2万株,主要品种有:123苹果、红宝石李子、八棱海棠、大接杏、唐杏等品种。受益农户3904户,受益人口11754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19户,减贫人口3012人。五是通过驻村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林业和草原局参加帮扶五股泉乡帮扶工作人员65人,帮扶247户,工作队驻村以来,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优势,对精准扶贫户进行产业帮扶。投入资金32500元集中购买1300只鸡对五股泉乡3个自然村64户常住人口(其中29户为精准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效果良好,对周边乡村的脱贫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六是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获取劳动报酬。全县在安排林草工程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倾斜,2019--2020年生态工程贫困人口参与1849人,通过劳动报酬、土地流转等形式,人均收入228元。七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对全县集体收入以林草产业特别是以经济林为主的行政村,加大政策扶持工作指导力度和技术支持,2019--2020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经济林40处,10622亩,涉及赛乌素镇、店子镇、大同夭乡、城关镇、鄂尔栋镇、团结乡、五股泉乡、大库联乡。二、林草生态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林业产业扶贫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目前,我县林产业特别是特色经济林产业刚刚开始起步,前期投入大,挂果少,收益不高,带动力不强;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林农收益低,林草产业扶贫成效短期成效不明显,贫困人口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还需加强。目前,我县林草龙头企业少且经营效益低下,上次集约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低,场圃增值效益不明显,不能够有效地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二贫困户看到企业运转效益不明显,入股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从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不易掌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走政府招投标的方式实施,需有关造林绿化资质的公司投标采购,贫困户只能参与务工劳动,中标公司在劳务方面属自主选择,在实施中按照生态扶贫的要求优先雇用贫困务工人员执行较难;另外工程建设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用工较少,也不同程度影响务工人员的收入。四是林草生态扶贫工作科技支撑力度还需加强。多数贫困人口缺乏规范经营管理概念,依赖思想严重,贫困户发展的一些林草产业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加强对林区贫困村的林草业科技培训,不断挖掘林草地上次潜力,排查林草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地区林农增收致富。三、以后工作安排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确保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围绕全力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按照生态扶贫有关政策,稳步推进林草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创新机制加大脱贫,补齐短板和弱项,全面总结生态扶贫经验和做法,重点做好护林员聘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助力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加强贫困护林员管理工作。一是继续监督贫困护林员选聘、管理、补助发放情况,全部贫困护林员选聘程序规范,目标精准、管护责任落实。二是完善护林员考核考评办法,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完善护林员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条件或不能胜任工作的护林员及时进行调整。(二)扶持贫困户参与生态建设务工取酬。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保护工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造林绿化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增收。(三)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全县村集体收入以林草业特别是以经济林产业为主的行政村,进行加大政策扶持工作指导力度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