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文化和旅游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压实扶贫责任,精心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按照县委、政府要求,2018年6月,重新调整驻村工作队员,选派2名第一书记、5名队员,在白家营、石夭沟两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43名帮扶责任人帮扶白家营村166户贫困户(后经过回头看,确定45名帮扶责任人帮扶153户精准户)。2019年6月,又选派3名干部到石夭沟驻村,同年9月底,又调整了1名第一书记、3名工作队员。目前,我局有1名正科干部、1名副科干部、3名股室馆长共10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了精锐尽出,全员扶贫。二、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履行文化旅游扶贫责任(一)文化扶贫工作。开展六送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一是送政策下乡。2018年先后两次录制脱贫攻坚政策音频资料,转发到各乡镇和村委会,利用广播喇叭向干部群众宣传扶贫政策,起到了良好效果。二是送电影电视下乡。全县10支电影放影队每年放影电影近2000场,同时加演脱贫攻坚题材科教片,开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视野。积极为偏远地区和集中搬迁安置点群众解决户户通直播电视设备,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获取致富信息开辟一个崭新的渠道,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户户通设备贫困户全覆盖。三是送书下乡。累计为全县草原书屋、图书室配送图书2万余册,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购置了书架、阅览桌椅、麻将桌椅及棋类用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掌握实用技术提供帮助。四是送戏下乡。积极组织乌兰牧骑和民间艺术团体,深入到乡镇、行政村、企业、敬老院等,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以脱贫攻坚为主线,重点围绕党的扶贫政策,精心编排了《十九大精神暖人心》《阳光照山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年送戏下乡巡回演出160多场,基本达到每年每村一场戏。重点贫困村、易地搬迁点实现全覆盖,将党的扶贫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五是送人才下乡。结合三区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培训文艺骨干,带动基层群众提高文化活动水平。六是送设备下乡。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为全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购置电脑、民族乐器、秧歌服、扇子等文化设备,改善了乡村文化设备短缺的状况。(二)旅游扶贫情况。1、引导企业带动就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成为行业扶贫的排头兵,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我们采取鼓励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开办农家乐、吸收农村群众就业,引导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方法,旅游企业带动扶贫效果显著。我县两家龙头旅游企业(苏木山、察尔湖)在行业扶贫工作中做出了表率,起到了带头作用。察尔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的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帮扶附近群众脱贫。2018年,通过土地流转,租用附近哈拉沟、杏花沟、阳坡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耕地7619亩,每亩租金230-400元。建设温室62座,大棚49个。散养柴鸡10000只、黑猪400头。景区和农业公司固定用工达200多人,临时用工数千人,打工收入近50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79户736人,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苏木山森林公园主要通过景区管理服务、项目建设和葡萄、枸杞种植,雇用芦家营、白家营、店子等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景区打工,每年长期固定工人60多人,旅游季节临时用工每天约80多人,打工收入100万元以上。此外,天昌农家乐带动3户贫困户脱贫,芦家营农家乐带动6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2、企业献爱心,真情暖民心。2018年11月份,苏木山旅游景区出资3万余元,采购挂历1000本、励志暖壶300个,为贫困户送温暖,并为苏木山附近村24户贫困户每户送去800元慰问金。2019年,又捐赠3万元物资,帮助白家营、石夭沟村建立了励志超市。这些行动,既解决了贫困户当前困难,更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社会扶贫作出了表率。三、推动乡村旅游,开辟脱贫致富新路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行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思路,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依托察尔湖景区,初步形成了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合作社、旅游+就业、旅游+培训的察尔湖“产业型”扶贫模式,直接带动了周边3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501户常住户、279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增收。依托苏木山景区,从2019年开始,着力打造卢家营生态旅游小镇,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卢家营生态旅游小镇规划编制工作;建成60平米苏木山精神展馆1处,编辑、印制了《绿色华章—兴和县苏木山创业发展纪实》一书;完成了民居核心区存在漏水问题的79个院落、170间民房和商业街10栋40间门脸房的屋顶进行换瓦防水处理;新建了2座水冲公厕;采购了自动装卸式垃圾车、垃圾箱;建成垃圾焚烧厂1处;对腾退出的村集体所有的6个民居小院进行了改造,6座民宿小院投入使用;县旅游投资公司租赁了村内5个民居院落,将22间民房改造为10套民宿,并新建了厨房、餐厅、吧台等公共服务设施6间,均已正式运营;商业街打造工作取得突破,除农业和科技局建成1套特色农产品展厅,1套为农产品消费体验馆外,还有4户村民开了特色饭馆、超市;县交通局对大同夭板申村段和芦家营村段两处破损路段进行了重新铺油维修,对古城至东营子段8.6公里水泥路进行了铺油,改善了苏木山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条件;河道治理工程初步完成;苏木山林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山门、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基本完成,明年投入使用;卢家营村内外绿化完成经济林2280亩,庭院栽植经济林1223株。山顶、道路、周边绿化完成500多亩;自来水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村民就业培训待续进行,旅游标识牌建设正在招标实施。卢家营生态旅游小镇建设,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子、开辟了新领域、展现了新气象。四、积极对接沟通、京蒙帮扶成效明显2018年以来,我局与延庆区文化旅游局多次双向对接,达成了融合兴和旅游、推介兴和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助力资源开发、协助旅游培训、加强文化交流等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具体帮扶协议。北京市延庆区文旅局2018年捐资20万元,建成G6高速公路大型旅游广告牌1处,广告牌投放为期三年,对提高我县知名度、推介我县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到我县旅游观光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达成了加强两地文化事业合作,融入世园、冬奥元素,加强两地文化交流,共同做好优秀文化的选树和文化品牌培育,共同做好人才交流培训,积极引进北京市优秀文创企业到兴和县投资兴业等5项协议。2019年10月13日,延庆区文旅局来我县开展了文化帮扶慰问活动。为白家营、芦家营两个村捐赠用于开展文化活动资金各5万元;捐赠图书2000册、书架七个,用于支持和改善两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捐赠2套电影设备,并现场指导安装和调试设备、扶持和帮助当地文艺事业和文化团队发展。2020年延庆区文旅局捐赠的27万元用于购买种公羊和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培训,从而扶持壮大白家营村肉羊养殖产业,促进肉羊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开阔干部群众视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致富。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京蒙对口帮扶工作,争取在项目建设、人才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全面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