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兰察布市 >  新闻报道

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1-09-24 00:00:00 乡村振兴局
今年以来,在兴和县委、县政府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不摘”要求,继续加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力度,通过实施京蒙帮扶项目、推进贫困户产业指导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摸底排查和产业帮扶等措施,确保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全年扶贫重点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快农牧产业发展力度,助力脱贫攻坚(一)扶持发展主导产业今年以来,重点扶持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减贫带贫明显的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肉牛、肉羊、肉驴、生猪、肉鸡等主导特色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通过劳务打工、订单收回、籽种补贴等方式带动农户12000人,其中贫困户50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种植菠菜、甘蓝、洋葱、西芹、萝卜、白菜等十多个品种,带动农户6000人,其中贫困户2500人,人均年增收2500多元;杂粮种植面积16万亩,种植有莜麦、谷子、黍子、荞麦等,带动农户6000人,其中贫困户2000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我县土地流转40万亩,农民年收入8000万元,土地流转户均达到1500元以上,其中涉及贫困户4120户。(二)强化产业扶贫数据摸排按照市局工作安排,在市局产业扶贫包联组的指导下,我局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历年产业扶贫数据进行了摸底调查,主要对2014-2019年菜单式项目实施情况、2020年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摸排,圆满完成了摸排任务。2020年,全县90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134户贫困户选择了发展产业,其中发展马铃薯产业4334户,覆盖贫困人口10042人,种植马铃薯10050亩;发展燕麦产业2131户,覆盖贫困人口4973人,种植燕麦19741亩;发展籽玉米产业3695户,覆盖贫困人口8699人,种植籽玉米35779亩;发展杂粮杂豆产业3218户,覆盖贫困人口7549人,种植杂粮杂豆28860亩;发展蔬菜产业112户,覆盖贫困人口292人,种植蔬菜893亩;发展葵花产业111户,覆盖贫困人274人,种植葵花4066亩。在养殖业方面,其中发展肉羊产业2203户,覆盖贫困人口5205人,养殖肉羊29385只;发展肉牛3079户,覆盖贫困人口7520人,养殖肉牛7215头;发展生猪产业654户,覆盖贫困人口1610人,养殖生猪1109头,同时贫困户养殖了肉鸡、奶牛、肉驴等特色产业。(三)强化产业扶贫档案建设为了做好迎接市、自治区、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验收准备工作,我局组织人员对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2014年以来的产业扶贫档案分类整理归档,主要从菜单式项目、村集体经济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指导培训、重点扶贫项目实施等方面建立档案,同时,补充完善了我局产业扶贫和产业指导档案。先后通过了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自治区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抽查验收,得到了抽查验收组的一致肯定。二、继续推进产业指导员工作制度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有利于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指导员队伍,对推进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优化调整产业指导员队伍一是对全县产业指导员队伍进行整合优化,制定了《兴和县产业指导员调整工作方案》(兴农科函〔2020〕4号),要求各乡镇调整补充完善产业指导员要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优先把农牧、林、水、农机部门驻村工作队员中具有相关专业、相关职称、技能等级的人员调整到各村委会产业指导员队伍中。调整后共322名产业指导员,全部发放了聘书,指导全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917户,专业比例从去年的13%提升到50%,调整后的产业指导员结构更加合理,专业人员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做好全县产业指导员的管理和技能交流工作,在组建近400人的微信群的基础上,由各乡镇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9个乡镇产业指导员微信群。产业指导微信群的建立,为种养殖贫困户出谋划策,及时解决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我局科技特派员积极咨询,确保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贫困户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个全县产业指导微信群和9个乡镇微信群建立起来的产业指导平台,对产业指导员相互交流,解决贫困户困难,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强化产业指导通推广力度一是加快产业指导通推广力度,4月24日,市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了“乌兰察布产业扶贫指导通”微信小程序,内容涵盖实用技术、农牧讲堂、政策法规、专家答疑等,指导员和贫困户能随时上传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定专家及时解答,指导员也可以上传工作动态,该平台的建立,打通了种养殖技术指导传输难题的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目前322名产业指导员和36名专家组成员全部注册app。(三)加快产业指导培训力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播期间,各级农技人员、产业指导员不能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为不误农时,抓好春备耕生产,我局成立“线上支农培训小组”,充分发挥网络传输快捷便利优势,以视频方式开设种植业技术线上讲堂,围绕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线上视频培训模式主要通过微信群把养殖、种植PPT资料,星火科技,中国农技推广等现代科技种养殖技能知识发给全县322名产业指导员,产业指导员通过学习,进一步向贫困户做好春耕备耕生产宣传、讲解和农牧业种养殖技能培训。共发布视频55课时,发布PPT种养殖技术讲座14篇,发布种养殖技术资料30篇,内容覆盖了贫困户急需的种养殖技术。继续实施产业专家包联制度。挑选了2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由9名副科以上领导带队分别负责9个乡镇的产业指导管理、培训和技术服务支撑工作。创新“科技产业指导专家组+产业指导员+贫困户”的技术示范指导格局,采取以乡镇为单位、以村委会为单元、以贫困户为基础的三级培训、指导和交流模式,逐步形成产业指导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从4月17日开始,科技包联指导组分别到包联的乡镇对指导员、贫困户进行全覆盖技术指导培训。为激励产业指导员积极开展工作,5月4日组织人员编写了《致全县产业指导员的一封信》,通过微信群宣传,对产业指导员全身投入产业指导工作具有明显激励作用。5月12日我局组织9个产业指导包联组深入各乡镇、村委会开始第二次产业指导培训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编制并印刷了8000多份技术指导资料,每份8张,包括肉牛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等。为了进一步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产业脱贫,我局利用农技科技推广体系项目为每一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5袋蔬菜菜籽,包括水萝卜、生菜、菠菜等,共发放8300份。11月16日,我局聘请专家对全县322名产业指导员在党校进行了集中培训,经过多次统一培训后,指导员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明显提高,贫困户利用农牧业实用技能发展产业能力也明显提升。为下一步落实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了科技支撑体系。(四)建立产业指导员激励措施,助力产业扶贫为了进一步激励我县产业指导员做好产业扶贫指导工作,按照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为322名产业指导员以人均800元的标准发放了上半年的交通、通讯补贴,对激励全县产业指导员扎实开展贫困户产业指导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强化产业指导职能,确保产业指导工作见成效一年来,全县产业指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户从被动接受培训变成主动与产业指导员和专家组对接,咨询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在161个村委会集中培训394期,培训指导员1238人次,指导贫困人口14976人次,帮助落实政策6474户,解决技术难题1526户,帮助建立产销关系494户,建立贫困户产业台账6917户。(六)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一是从2018以来我局派出8个工作队长、34名驻村工作队员,分别入住大同夭乡、城关镇、鄂尔栋镇、五股泉、店子镇5个乡镇的13个村委会进行脱产定点帮扶。对因病、即将到龄退休的3名驻村队员进行了及时更换。二是选派96名由农牧业科技人员、副科以上领导组成的结对帮扶组,对店子镇、大同夭乡的204户贫困户从产业发展指导、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实行一对一对接帮扶。三是成立农牧业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我局抽组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36人分成9组,在市级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分别对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进行了马铃薯、蔬菜、玉米、肉羊、肉牛、生猪等技术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县所有贫困户全部进行了农牧业技术培训,并进行了实地实际指导,为贫困户和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强化科技特派员职能。我局从农牧、水利、林业、农机等部门优秀科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了96名科技特派员,对87个贫困户定点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一年来,科技特派员多次到包扶的贫困村开展工作,共培训农牧民(贫困户)2000多人次,为提升贫困户科学种养殖水平夯实了基础。三、如期完成整改工作任务,确保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历次中央、自治区等巡视反馈指出问题主要涉及产业发展方面:缺少大型龙头企业落地,产业链条不长,减贫带贫环节少和产业指导工作成效不明显等情况。我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扶持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建成,投入生产,进一步发挥其减贫带贫作用。一是针对我县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9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伊微畜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东亦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5000头良种驴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兴和县现代农业三产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沃圃生),兴和县山河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山西)蒙中草药、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项目,中化现代农业兴和技术服务中心,兴和县普育养殖有限公公司生猪养殖项目,乌兰察布市大北农公司兴和分公司生猪养殖项目、内蒙古川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速冻玉米、马铃薯、蔬菜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等大型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这些企业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周边贫困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产业领导小组协调作用,积极支持已落地的沃圃生智能化无土栽培果蔬生产,开原川顺农副产品速冻甜玉米、果蔬深加工,大北农、普育生猪养殖,伊微肉牛养殖等项目在今年达产见效。完成助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绿源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内蒙古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棒花菇种植项目等立项、选址和建设工作。培育扶持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贺氏粮油商贸有限公司、雄丰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本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扶贫工作。三是继续以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人员为主力,通过“菜单式”产业发展项目、京蒙对口帮扶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农技科技体系建设项目等扶贫产业和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巩固脱贫后全县贫困户产业发展工作,确保产业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延续性。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让落地企业实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销售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四、加快京蒙帮扶项目实施,助力脱贫攻坚我局承担的京蒙帮扶项目共6项,分别是内蒙古东亦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5000头良种驴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华卓有限公司种养殖项目(两处)、大北农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特色蘑菇温室大棚建设项目、藏香猪养殖项目。项目由国家总投资4250万元,其中自治区投资1920万元,京蒙帮扶资金2330万元,项目全部实施后可直接带动鄂尔冻、团结、五股泉3个乡镇31个村委会1820名贫困户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五、加强政策帮扶措施(一)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为了做好农户、贫困户以及与贫困户有利益联结的合作社在购置春耕备耕物资等方面的贷款工作,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有贷款意愿的农户、贫困户、合作社进行了摸底,统计有贷款意愿的565家,贷款需求20038万元,其中贫困户21户,贷款意愿348万元,与贫困户有利益联结的合作社43个,贷款需求6819万元。春季我县6家金融机构共发放支农贷款1202笔,共计投放贷款额度16672.9万元,有力保障了全县农牧业生产。(二)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助力脱贫攻坚我局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对全县59户贫困户种植的2002亩农作物办理入保手续,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带了的损失。(三)服务经营实体、助力脱贫攻坚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农畜产品流通和企业按时复工,我局积极调度农牧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全县设施蔬菜生产情况,摸清当地农畜产品的供需情况,为48户与贫困户有利益联结的马铃薯种植户办理了马铃薯外省市调运手续,共调处1020吨马铃薯,每吨价格比去年增加400元以上。为大北农等11家农牧企业的74名员工办理了返乡复工手续。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3043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