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兰察布市 >  新闻报道

兴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1-09-24 00:00:00 乡村振兴局
脱贫攻坚扶贫以来,兴和县扶贫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六年七次跨省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决定》和《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瞄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基本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标准标准,坚持“五个一批”脱贫路径,认真落实“六个精准”根本要求,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总体情况2013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瞄准“三类人”,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止2020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034户20427人全部脱贫,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国贫县”帽子宣告摘掉,贫困发生率历史性地实现为“0”,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目标高质量实现,减贫任务圆满完成。8年来,全县所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全部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因贫失学辍学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县扶贫产业和贫困人员就业同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进一步完善,全县所有建制村全部通达沥青(水泥)路和动力电,所有行政村全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户户通、通讯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同时还实施了光伏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扶贫小额信贷、“防贫保”项目、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563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95元,贫困人口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大幅提升,年均增长28.7%,高于全国农村人口平均增长幅度。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一)高质量完成精准识别与退出工作。2014年以来,我办在自治区、市、县领导的安排部署下制定了《兴和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兴扶办发〔2014〕24号)、《关于印发<兴和县扶贫对象退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兴扶办发〔2015〕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的方案》(兴党发〔2018〕33号)、《关于印发<兴和县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的通知》(兴脱贫组办发〔2018〕30号)、《关于印发<兴和县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数据信息采集核查核准工作实施方案>》(兴脱贫组办发〔2019〕62号)等一系列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识别标准,统筹考虑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识别程序,2013年底识别确定贫困人口13668户35147人,贫困发生率为13.02%。经过几年的全力攻坚,不断查准和核实我县扶贫对象数据,开展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退出管理工作,2014年贫困人口退出170户440人,2015年贫困人口退出259话671人,2016年贫困人口退出1254户27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11%。2017年以来,组织各乡镇进行“档外贫困人口”识别、脱贫不实自查自纠、错识错评人员处理工作。经严格按照程序开展识别、公示、公告,并协调财政、农机、工商、房管、社保、车管等部门比对识别,全县共确认“八类人员”3157人,其中未脱贫清退95户233人,已脱贫清退42人。针对第三方评估、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和历次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着力解决好贫困户识别、退出方面存在的漏评、错评、错退等突出问题,经核实后在信息系统中予以整改。通过实地抽查复审,集中整治和每年度动态管理工作,2017年贫困人口退出1668户3981人,2018年3274户7681人,2019年2682户618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2%。2020年盯住剩余未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达标情况,重点瞄准“三类人”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防贫预警监测机制,认真落实扶贫政策,截止2020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方面已经全部保障,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020年度脱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二)产业扶贫重点突出。一是扶贫产业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各类专项资金10.96亿多元,实施了一大批农牧特色产业项目、贫困人口能力提升项目、农村小型公益类项目和急需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工程项目。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县继续加大对“点餐式”到户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全年安排扶贫资金5167.6万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每人补贴8000元发展资金;对弱劳力和半劳力的贫困对象补贴4000元发展资金,10949名贫困对象直接受益,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全部兜底保障,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稳定的兜底保障目标。二是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引进和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产业发展模式,2039户农户与59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收购农特产品,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入股分经、村集体资产收益等多种方式,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减贫带贫目标,其中:23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三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以来,我县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投入力度,16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87.75万元,其中63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2020年全县161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10万元。在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乌兰察布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管理办法(试行)》,按不低于20%的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滚动发展资金,保证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四是全面推进庭院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我县积极落实自治区《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印发了《兴和县2020年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以高效开发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庭院资源为主线,以扶持服务为保障,实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逐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20年,我县重点把城关镇作为全县庭院经济发展试点示范乡镇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三)扶贫资产“三本帐”全部建立。我办和扶投公司,全面开展了扶贫资金梳理、资产核查和登记造册工作,并联合扶投、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三个专项工作组,分南、北和县直单位三个片区对全县9个乡镇的扶贫资金进行摸底清查,按照“资金追到末端和不漏一分钱”的原则,全面摸清了全县扶贫资产“家底”。通过摸底,统计出2012年-2019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07726.38万元;整合资金12384.921万元(2016年1077万元;2017年6225.921万元;2018年4882.06万元;2019年200万元)。2012-2019年共形成资产84628.25万元,其中:到户类18683.0357万元,占比22.07%;公益类23434.36万元,占比27.69%;经营类42510.97万元,占比50.23%。截止目前,全县“三本账”已全部建立,并将所有项目全部录入自治区和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中。(四)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对象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自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以来,兴和县扶贫办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内金办发[2018]37号)以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开发[2020]6号)等相关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6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执行“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旗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2020年,为全县1056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放贷4109.1万元,3年来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千万元,惠及贫困户4569户,实现了应贷尽贷。2020年疫情期间,对142户有还款压力的贫困对象办理续贷或展期业务,没有发生贫困户贷款逾期现象。目前,累计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贷款户数由2018年143户增加到2020年1056户;全县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总额由2018年507.2万元增长2020年的6083万元。(五)消费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为全面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制定印发了《兴和县消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下发了《兴和县部分财政供养单位集中采购贫困地区产品指标分解任务通知》。积极开展了扶贫产品认定工作,两年累计4家企业26种农特产品获得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产品认定。借助北京农特产品专卖店、延庆区商超展销专柜、双创分中心展销专区以及线上扶贫832平台、京东乌兰察布自营扶贫专区等,多渠道推动了兴和县农特产品对外销售。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县实施了消费扶贫补贴项目,为全县7家企业发放补贴56万元。2020年,累计进京销售特色农产品2000多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351名;政府部门累计完成采购132.2万元。8家电商企业交易额完成1653万元,同比增长56%;开展“一元购”扶贫活动58场,参与贫困户5070人,累计节支金额3.7万元。(六)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我办积极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按照“县设信息管理中心、乡镇设信息服务站、村设信息采集点”的模式,确定了县、乡、村各级管理员344名,全面开展了“中国社会扶贫网”宣传活动。2020年,我办通过与自治区信息管理中心联系,完成了全县乡村两级信息员线上培训,两轮共培训344人次。帮助贫困户完成需求信息发布244条,捐赠资金提现8.67万元。全县累计注册贫困户17093人,注册率81.9%,居全市第一。爱心人士注册2492人,网上捐赠资金86792元。二是自2016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等方面给予我县全方位帮扶,五年累计帮扶4025.13万元。帮扶兴和县5068台分户净水设备,解决了131个自然村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创新实施“母羊银行”产业扶贫项目,受益贫困户114户271人,户均增收7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为“防贫保”项目390万元,筑牢防止返贫的最后一道防线。三是全县11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与44个行政村结对帮扶,2019年至2020年共为产业发展投入18450万元,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47户、2924人受益。四是全力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全县共排查“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对象105名,待国办贫困学生学籍系统标注后,将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七)京蒙扶贫协作工作深入实施。近年来,延兴两地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强化服务协调能力,确保京蒙扶贫协作和中直单位定点帮扶取得最大成效。五年来,兴和县与北京延庆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开展交流互访25次,乡镇及部门之间互访149次,兴和县与北京延庆区互派挂职干部12名,累计组织201名医生、教师交流学习;累计投入市级帮扶资金1.29亿元、区级帮扶资金2563万元,实施京蒙帮扶项目80个;累计引进北京方面企业7家,实现投资3.3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95人;在北京市延庆区建成了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延庆分中心1处,在兴和县牙代营村建立了京蒙对口帮扶消费扶贫特色基地1处,累计消售兴和县农特产品285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57人实现增收;累计组织北京地区企业25家开展就业招聘会,开展劳务培训28期1621人次,提供岗位4000多个,贫困户进京就业119人,实现本地就业2141人。特别是在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延兴两地建立了更加紧密、务实的扶贫协作机制,促进两地长期稳定发展。目前,延庆区方面捐赠各类资金共计891万元;捐赠物资方面,年初,延庆区城管局向兴和县捐赠了3辆专业作业车。4月底,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向兴和县捐赠了煤炭3000吨,惠及161个村委会、140户未脱贫户、484户脱贫监测户以及7个扶贫车间。同时,在延庆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两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视频培训的模式,合作举办了2020年延庆扶贫协作区干部线上直播培训班,共计培训本地党政干部320余人。同时,组织兴和县34名扶贫干部赴北京举办了兴和县扶贫干部业务提升培训班。组织兴和县4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赴北京举办了兴和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赴京培训班。(八)“防贫保”暖心赔付惠民生。实施防贫保项目,建立返贫机制。2020年,兴和县利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帮扶资金,委托太平洋保险公司兴和支公司实施了“防贫保”项目,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其他农村常住户购买了“防贫保”,为农村群众挂上最终兜底保障“护身符”,构筑起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最后一道防线。截止2020年底,全县共计赔付案件247件,赔付金额179.9万元。(九)“12317”平台加强扶贫信访监督。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信访问题,2019年全面推行了“12317”信访工作平台。一是强化扶贫信访政策宣传,畅通扶贫信访渠道,着力形成“变堵为疏、开门接访”的扶贫信访格局。及时开展社会宣传,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等载体宣传兴和县扶贫政策。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安排了扶贫办领导信访接待日安排计划表,每周各分管领导轮流值班,公开挂牌接待来访群众,做到随访随接、有访必接。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贫困群众咨询和信访53人次。二是始终把提高扶贫信访案件办理质量放在首位,对于集体上访的信访事项、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结的信访事项、到县级上访的信访事项,组成专项核查组,深入乡、村,对信访事项相关情况采取实地调研、查阅资料、询问访谈等形式进行核实。截止到2020年底,我办共受理扶贫领域市转办件3件,已全部办结,结案率为100%。(十)扶贫档案整理工作有序推进。为切实做好全县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精准扶贫档案资料。从2020年11月,我县精准扶贫档案在前期收集、整理、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等档案管理要求,对全县精准扶贫档案进行正式归档管理。根据我县《做好脱贫攻坚全面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全县精准扶贫档案(2014年-2019年)将于12月底全面完成整理、归档、移交和统一保存工作。在2021年2月底,将2020年形成的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全部进行整理归档保存。(十一)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有效落实。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围绕工作大局,切实把握做好宣传工作关键点,聚焦脱贫攻坚理念和政策宣传,深入学习宣传领导人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科学应对涉贫舆情,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全面加强脱贫攻坚信息谋划、经验总结、案例收集,注重扶贫宣传质量,持续抓好脱贫攻坚资料收集工作,聚焦典型宣传,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对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总结提炼,宣传扶贫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的新变化。收集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创新性工作案例编印了《兴和县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汇编》、《脱贫攻坚亮点工作和典型材料汇编》、《使命与担当——兴和县脱贫攻坚典型汇编》《兴和县脱贫攻坚成就总结汇编》等4本汇编,系统的总结记录了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行业扶贫成效、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光荣脱贫等多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从领导慰问、对接交流、聚焦会议、工作推进等4方面总结编印了21期《兴和县脱贫攻坚专刊》;撰写了《兴和县脱贫攻坚工作总报告(2013-2020年)》和《兴和县脱贫攻坚大事记》。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经验借鉴,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指导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建设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0.1112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