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补力格苏木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做法
一、基本情况查干补力格苏木地处四子王旗北部22公里处,总面积3186平方公里。辖8个嘎查,户籍人口2343户3874人,其中常住人口587户1580人。草场面积396.9万亩,耕地面积5800亩,全部为水浇地。林地面积110.36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7.8659万亩。主导产业以畜牧业为主。我苏木共有8个嘎查,重点贫困嘎查4个(2018年出列4个),一般村4个,现有贫困户130户253人。截止2019年底我苏木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产业扶贫方面。一是按照“菜单式”补贴标准,为全苏木24户补贴36.2万元;二是全苏木发展“肉羊托管”覆盖贫困户3户4人,每户每年收益1800元;三是补贴84户饲草料,补贴42.78万元,种植业补贴12户,补贴资金2.16万元;四是“资产收益”补贴35户,每户每年补贴4000元,期限为4年;五是租赁种公羊补贴16户,补贴资金4万元。五是京蒙帮扶企业带动高效肉羊养殖覆盖贫困户36户64人,每户每年补贴4200元,期限为6年。2、金融扶贫方面。采取“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企业实施--农户受益”的路线,精准贫困户以带资入股分红的形式与旗扶贫办和当地企业赛诺公司、中加公司三方友好协商今年续签34户。目前,全苏木办理小额金融贷款发展农牧产业的共6户。3、教育扶贫方面。继续落实贫困户家庭在校生发放教育资助,目前全苏木有贫困户家庭在校生26名,2019年秋季教育资助补贴已全额发放,共计补贴8.28万元。4、健康扶贫方面。在实施好原有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全苏木加大了医疗救助和健康扶贫力度。一是建立了大病住院治疗绿色通道,实现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二是全苏木农牧民如期缴纳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户全部参保)。5、生态扶贫方面。继续落实林业、财政、扶贫部门联合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帮扶措施,全苏木目前有护林员15名,现已按照对护林员的考核结果足额发放半年补贴每人9000元,共计13.5万元,剩余1000元做为护林员年底考核,待考核后给予发放。6、公益性岗位方面。根据《面向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工作人员的实施方案》和《四子王旗京蒙帮扶资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办法》文件精神,我苏木制定了查干补力格苏木聘用和考核的制度,从贫困户中公开选聘卫生保洁员14名,组织分批次培训1次。现以全部上岗,工资按照各村级管理员提交的按月发放。7、村集体经济方面。我苏木将立足自身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牧户”的合作模式,依托各项政策的倾向和地理优势条件,在2019年共投入发展嘎查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90万元,以“旅游+脱贫”和“龙头企业合作”的形式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在2018年全苏木8个嘎查实现了集体经济全部清零,2019年7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实现了递增目标。8、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方面。我苏木敖包图嘎查易地扶贫搬入住红格尔集中安置点2户3人,依托赛诺公司肉羊改良和肉羊培育项目,发展后续产业。9、危房改造方面。按照上级清零总体安排,总计需解决CD危房及无房问题47户,原址新建完成44户,维修3户采用钢板加固完成。已全部验收完成,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货币化安置共计10户,已上报旗发改委并已兑现安置资金。10、饮水安全方面。全苏木采用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形式解决安全饮水。查干补力格嘎查和准额和嘎查集中供水,水质已全部达标。其余6个嘎查采取分散式供水,共建水窖516处、配套净水设备516台,水质及水量全部达标。11、电力方面:全苏木8个嘎查2个嘎查全部通网电。其余6个嘎查采取网电和风光互补的形式解决用电问题。现上网电453户。实施风光互补200户。通嘎查生产用电8个嘎查。三、依托养殖专业合作社拓出产业扶贫新路径根据市场需求,为了推动新品种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经济市场的适应性,2008年、2014年我苏木巴音嘎查和格日勒图雅嘎查先后组建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成为生态保护和高效畜牧业的领航者。巴音羊业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8年,注册资金11万元,租赁草场2万亩,是赛诺公司的初始组织形式,目前入股社员11户,其中养殖大户6户,贫困户5户。固定资产建有办公场所房屋9间(300平米),牲畜棚圈3处(3000平米),储草棚1处(1000平米),机电井1眼,有大型拖拉机2台,打草机、搂草机、捆草机各1台,30型装载机1台,皮卡车2台,农用车2台。合作社2019年底存栏杜蒙母羊5000只。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在赛诺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牧民结合肉羊生产实践,科技养殖水平逐年提高,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最优杂交配套系,即以杜蒙母羊为母本,萨福克公羊为父本,专业生产杜蒙萨三元杂交商品肉用羔羊,三元杂交羔羊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肉质鲜美、尾巴小、双胎率高等特点,容易实现两年三产,市场价格高,能够达到肉羊养殖的最大效益。2014年格日勒图雅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友联农牧业创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院地共建”,“企社联合”方式,以戈壁羊为母本,以呼伦贝尔短脂尾羊为父本,导血改良,培育出了“四子王旗短脂尾戈壁羊”新品系。该品系保持了戈壁羊原有的优良特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脂尾和后躯囤积脂肪的厚度,提高了生长性能,四月龄日增重可达300克以上。合作社通过多种联结机制,开展了戈壁羊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拥有短脂尾戈壁羊良种基础母羊885只,种公羊650只的小型种羊场,320个短脂尾戈壁羊良种推广示范户,3.5万只短脂尾戈壁羊,其中:本苏木示范户75户,1.2万只短脂尾戈壁羊。四、对今后巩固脱贫成果的打算(一)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一是大力扶持发展以杜蒙肉羊为主的生态效益型畜牧业,与龙头企业赛诺公司进行羊产业三步升级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积极性,确保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占比只增不减。二是强化与格日勒图雅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党员中心户+合作社+牧户”的模式,推行短脂尾戈壁羊新品系,巩固脱贫攻坚。坚持“党员中心户引领、合作社带动、牧户参与、典型示范”的思路推进肉羊产业增效,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综合运用道德评议、评先树优、依法治理、生产奖补等手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生产和就业创业的基本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三)加强保障兜底力度,确保有稳定的政策性收入。全面实现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在发展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上统筹推进。继续保持涉牧资金整合力度,逐步加强对非贫村政策支持,缩减因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差异性。围绕杜蒙肉羊和短脂尾戈壁羊特色产业,继续保持主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增收能力。(五)定期回访,做实帮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进行不定期回访,及时掌握、了解其家庭经济发展情况,整理上报帮扶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建立跟踪回访台账,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